生活知识大全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知识 > 生活百科 > 正文

目录

1,朝鲜战争中“长津湖之战”,陆战一师到底伤亡多少?

朝鲜战争中“长津湖之战”,陆战一师到底伤亡多少?

这是第二次战役。
陆战一师从10月26日元山登陆(长津湖战役是在11月27日)到战役结束12月15日,阵亡:718人,失踪192人,负伤3504人。
志愿军死亡多少?中国历来就是无名英雄多,谁管那么多,但是第九兵团(下辖12个师,共计12万人)没有参加下一场战役,直到51年3月才重新出现在正面战场,可以想象这个大兵团的伤亡是极其巨大的。

到现在连中国政府都没有搞明白中国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到底死了多少人,现在又说是18万人,接近实际数据(连名单都搞不明白,怎么会搞懂实际死亡人数),因此这个数据也是忽悠老百姓的。

一场战役阵亡近千人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伤亡了,但是这个数如果按照中国军队伤亡的标准简直就是轻微损失。

陆战一师也叫瓜达卡达尔师,是当时美军中全自愿兵组成的军队,虽然三分之二以上是新兵组成,但是确是一支职业化军队,具有很强的职业意识。

陆战一师的补给,中国军队始终没有切断,虽然陆地通路已被中国十万大军切断,但是从空中而来的补给却源源不断(通过机场和空投),并且借助空中优势,陆战一师成建制打通了退路,这场战役的确是对于中国政府有很大的震撼力,自此中国志愿军放弃了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对付美军即便是5倍以上的兵力都是不够的。

2,长津湖战役双方伤亡人数

长津湖战役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美军和英军的损失在1万9千人以上。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当时三八线附近的东线战场,当时朝鲜军队首都平壤早已被攻占,而朝鲜的临时政府江界也被美军步步紧逼。可以说整个朝鲜当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了。面对这种情况,志愿军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美朝交战的东线战场。 在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后,我军采取进攻美军侧翼,将其打散打乱,然后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了达到战术要求,我军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的伏在雪地上。而那时候我军是紧急入朝的,衣物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再加上朝鲜北部地区气温极度寒冷,达到零下二、三十度简直是家常便饭。因此在这场战役中,大量志愿军的将士被冻伤冻死。 志愿军的这种窘境在长津湖战役时更是达到了巅峰。在1950年11月27日,美军和我军的精锐在长津湖地区碰面,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当时参与长津湖战役的是美军陆战1师以及两个步兵师,如果加上本就驻守在这里的南朝鲜第一兵团,这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人数达到了10万人。在我军方面,参与战场战役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中第20、26和27三个军,人数达到了15万人。 在长津湖战役开始后,我军依旧以用了一个月的进攻侧翼,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主。大量的志愿军将士伏在雪地中,等美军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冻伤的志愿军将士达到了全军的五分之一。这15万人至少有上万人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或冻死。而载入军史的“冰雕连”就诞生于长津湖战役中。 在志愿军的袭击下,美军的重武器施展不开,全军被分割为几个部分,被志愿军围追堵截。面对志愿军的疯狂攻势,美军决定南撤。因此打了一个月的对抗战到了长津湖战役时,变成了包围歼灭战。 之后我军对美军进行了层层封堵,但因为阵线问题,美军南撤的阻力越来越小。最后美军依靠7艘航母的掩护,乘船全体逃离了朝鲜东北部地区。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 而根据美国人的数字,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伤亡500人左右。 冰雪长津湖,铁血铸辉煌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不对称、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现代战争中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长津湖战役的“强弱”之势,并不是指人数上的多寡,而是武器装备与战力上的悬殊。例如,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主力之一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因为天气寒冷炮管收缩,炮弹都打不响,手榴弹成了“重武器”,御寒的衣物也严重供应不足。 而他们面对的,是堪称“王牌中的王牌”的美陆战1师。该师自1941年成立以来,经过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从未吃过败仗。 长津湖一役中,美军有7艘航母、500架舰载机掩护,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无数。在这样的对比下,志愿军并没有畏惧、怯战,他们以血肉之躯对抗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最终打败了敌人,扭转了战场态势。

3,《长津湖》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你了解吗?

又到了国庆档,各大影院纷纷上映了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长津湖这部电影取自历史真实事件长津湖战役。很多人不了解这背后的真实历史故事,今天在这儿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电影定位:   在我们去看这部电影之前,首先要找好这部电影定位。我们要确定这是一部主旋律的战争片,并不是军事纪实片也不是纪录片,这是一部商业片,商业片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让各种文化水平的观众都能看懂来赚取票房。另外它是一部爱国教育片,所以这部电影必须能在各种活动课堂上播放才能上映。经过以上两点的限定所以这部电影注定不可能拍的太有深度,在我们观看的时候不应该过于挑剔。 2、历史:   那么长金湖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呢?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场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成建制的歼灭美军一个团共歼灭美军13916人。但与此同时我方第九兵团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我军陆军第27集团军军史中记载,所有长清湖战役的参战人员从安东开始乘车入朝极速前进,他们接到了轻装前进的命令,丢掉了除弹药之外所有物品。虽然有事后补充的御寒衣物,但实际上发放到战士手中的冬装石凉杯水车薪,在伏击的过程中长津湖气温下降至零下30多度,导致很多战士被冻伤。 3、人民志愿军永垂不朽:   然后根据美国士兵的回忆,中国人民志愿军肩披白布一群一群地从树林中冲出,大部分人应该是冻僵了,移动速度很缓慢,面临美军的火力扫射毫无畏惧,让美国士兵意识到了这是一场无法战胜的战争。正是这些人民志愿军的无畏牺牲,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人民志愿军永垂不朽。

4,长津湖战役的历史影响

长津湖之战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影响非常深远。志愿军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轰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得了分。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北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战役以及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1次胜利,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毛泽东评价长津湖战役:“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但此战也暴露了志愿军后勤匮乏、通信不畅、攻坚火力不足、无制空权等农业国家军队固有的弱点,在装备方面与美军差距悬殊。美国陆战1师的惊险逃生也使美国军政高层信心大增,美国海军领导层认为长津湖战役是在其历史上最骄傲的时刻,海军陆战队重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师团,令中国军队从前线撤回,这次突围成功最终确立了美国继续将朝鲜战争持续下去的决心。实际上,美国第八集团军以及陆战一师的撤退给麦克阿瑟带来了巨大的失败感,麦克阿瑟虽然后来在华盛顿发表声明时称赞了陆战一师“战略撤退”的成功,但是从他当时朗读声明时的照片中完全可以看出麦克阿瑟的脸上出现了不曾有过的失落和衰老。陆战一师在长津湖战役之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再也没有担任过主力部队,自然而然的,史密斯在朝鲜战争期间也没有再去过北朝鲜。1950年12月11日,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这次战役为“败北——对美国来说从未有过的最大的败北”,《新闻周刊》则拿此战与同样12月份发生的珍珠港事件做了对比,并发表了以下评论:“也许这是美国历史上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在军事上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如果在军事上或外交上没有奇迹的出现,投入到朝鲜战场的美军中三分之一将重演巴丹半岛的悲剧,除非能够再来一次新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现实是美军真的没有再受到成建制性的歼灭打击。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在经过短暂休整后,随即参加了第四次战役,整个第9兵团20、26、27三个军(隶属于30军的88、89两个师以及32军的94师在长津湖战役结束后归建,并没有被撤销,第9兵团的建制在日后的战斗中恢复到了原来的“三三制”)成建制地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一直到了1952年才回国。

5,长津湖战役真实伤亡

长津湖战役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美军和英军的损失在1万9千人以上。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当时三八线附近的东线战场,当时朝鲜军队首都平壤早已被攻占,而朝鲜的临时政府江界也被美军步步紧逼。可以说整个朝鲜当时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了。面对这种情况,志愿军第九兵团被紧急调往美朝交战的东线战场。 在第九兵团进入朝鲜后,我军采取进攻美军侧翼,将其打散打乱,然后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了达到战术要求,我军经常长时间一动不动地伏在雪地上。 而那时候我军是紧急入朝的,衣物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再加上朝鲜北部地区气温极度寒冷,达到零下二、三十度简直是家常便饭。因此在这场战役中,大量志愿军的将士被冻伤冻死。 志愿军的这种窘境在长津湖战役时更是达到了巅峰。在1950年11月27日,美军和我军的精锐在长津湖地区碰面,双方立刻展开了激战。 当时参与长津湖战役的是美军陆战1师以及两个步兵师,如果加上本就驻守在这里的南朝鲜第一兵团,这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人数达到了10万人。在我军方面,参与战场战役的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中第20、26和27三个军,人数达到了15万人。 在长津湖战役开始后,我军依旧以用了一个月的进攻侧翼,分割包抄的战术为主。大量的志愿军将士伏在雪地中,等美军行军到一半的时候对其发动突然袭击。 因为缺少御寒的衣物,冻伤的志愿军将士达到了全军的五分之一。这15万人至少有上万人因为严寒而失去战斗力或冻死。而载入军史的“冰雕连”就诞生于长津湖战役中。 在志愿军的袭击下,美军的重武器施展不开,全军被分割为几个部分,被志愿军围追堵截。面对志愿军的疯狂攻势,美军决定南撤。因此打了一个月的对抗战到了长津湖战役时,变成了包围歼灭战。 之后我军对美军进行了层层封堵,但因为阵线问题,美军南撤的阻力越来越小。最后美军依靠7艘航母的掩护,乘船全体逃离了朝鲜东北部地区。 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 而根据美国人的数字,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伤亡500人左右。 据了解,志愿军入朝后主要遇到三个困难:一个是武器装备的劣势和弹药不足;还有就是吃的问题,特别是热食供应困难;此外就是冬服紧张,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 “第9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对于北方的天气并不是很了解。”张校瑛介绍说,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的地区,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间,林木茂密,道路狭小,人烟稀少,夜间温度很低。而志愿军士兵穿着的都是华东温带的冬季服装。 第9兵团原准备在辽阳、沈阳等地稍事休息并换装,但由于朝鲜战况紧急,当列车开进山海关时,原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只在沈阳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第9兵团大部分将士穿着大檐帽、胶鞋和单薄的棉衣进入到长津湖地区,以至于在冰天雪地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冻伤减员情况。 她继续说,谁也没想到,1950年的冬天,是朝鲜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夜晚的时候,能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甚至有时候达到零下40摄氏度。

6,长津湖一战中美军陆战1师伤亡多少人?

陆战1师 阵亡:718人,失踪192人,负伤3504人。加上冻伤的非战斗减员,负伤者有七千。他这一个师编制人数可达到一万九千人。
北极熊团(polar bears) 美军第31步兵团,在长津湖战意参战的是一个营 加上一个韩国辅助营 不过他的团长和团指挥部在这被灭。这个团参战人数大概也是三千多,伤亡加冻伤减员后有385人有战斗力带着伤员突围(坐车跑了)由于团指挥部被灭,所以团长和副手都死了。
从长津湖撤退后,美7师(北极熊团所在的师)送到釜山进行整补,很快又回到前线。到后来的上甘岭战役,开始进攻的第一批部队中就有这个北极熊团的1营和3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