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秦始皇墓是怎么发现的?
- 2,秦始皇的墓挖出来了吗?
- 3,当秦始皇陵被打开后,能解开或者发现什么真相?
- 4,秦始皇陵被打开后,能解开或者发现什么真相?
- 5,秦始皇的真墓发现了吗?
- 6,秦始皇的墓发掘了吗?打开了吗?
- 7,秦始皇真正的陵墓在哪是否挖到了呢?
- 8,秦始皇陵墓现在有没有被打开?
- 9,秦始皇的墓到底埋在哪里?
- 10,秦始皇的古墓在哪里
1,秦始皇墓是怎么发现的?

1974年,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然后上报政府,政府派来考古工作者考察,证实该遗址是秦始皇墓。就这样,秦始皇墓被发现了。 1974年7月,秦始皇陵园的第一支考古队进驻工地。1980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以西约20米处的一个附属墓穴中挖掘出两件大型青铜战车和马匹。 这些彩绘青铜战车和战车是20世纪考古史上最复杂,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1996年至1997年间,在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又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从那是开始,就不断对其进行挖掘,发现了许多奇珍异宝。 扩展资料 秦始皇墓的构造特点 整个墓地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殿(地下宫殿)为核心部分,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各各主次分明。陵园的核心是地宫。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宫。 内城是秦岭陵的重点建筑区,地内和城市的地下设施最多,特别是在市中心的南半部。内城北半部的西部是大厅的附属建筑区域,东部区域是后宫工作人员的埋葬区域。布局清楚地表明,内城的南部是一个关键区域,北部是一个辅助区域。北方和南方两个设施的内涵属于法院。 外城,即内外墙之间的城市外部,在西部地区拥有最密集的地面和地下设施。在南部和北部地区没有发现遗物和遗物。这种布局表明,外城西部是关键区域,其内涵是象征着首都花园寺庙的马厩,路障和官邸。与内城相比,它显然是附属的。 在外墙外面。陵墓建造者有三个墓地,砖瓦窑和石头遗址。北部有陵墓监督官和敦邑建筑工地的官方办公室,属于最次要的边缘地位。 参考资料:秦始皇陵百度百科
2,秦始皇的墓挖出来了吗?
没有全部挖掘。 原因: 1、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 2、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考古任务,每项考古科研成果都将增加对秦始皇陵的认知程度。 3、秦始皇帝陵的保护与发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考古科学大工程,在对局部或外围尚且认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对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扩展资料: 2016年11月,在对秦始皇陵最新的钻探工作中,新发现了大量陪葬坑,其中有的陪葬坑的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 此前在秦始皇陵园内共发现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余座,本次钻探新发现了几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在已发掘的陪葬坑里,基本以陶制品为主,在秦始皇陵陵区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的盔甲、胄等,且都为石制。 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些武器应该不用于实战,因为石制物品不仅沉重而且很脆,用这样的装备上阵杀敌,盔甲很容易脆裂,其真实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
3,当秦始皇陵被打开后,能解开或者发现什么真相?
秦始皇统一六国,社会得到空前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王”称号,已经不能与他的功德地位相匹配。于是他从三皇五帝中抽出“皇”与“帝”的关键字,组成“秦始皇”,他不断巡视天下,祭祀山川,封泰山,登碣石,刻石琅琊,向苍天上下宣扬威德! 同时,他启用70多万人历时30年,原来所有国君埋葬地的名称由“坟”、“丘”或者“冢”发展为“陵”。始皇陵是中国最大的人造封土堆,东西宽345M,南北长350M,高76M。状若天然山丘。 (秦始皇陵部分封) 一,关于秦始皇陵的史籍记载 封建王朝的厚葬之风源于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所以“礼完人”和“孝”的观点最受支持,厚葬的道德基础就是这两个。周朝还是要符合“礼”的,超过了“礼”就会被批判。战国时期,那些以王霸占土地的诸侯,就像是后世的封建军阀。哪个尊重你的“鬼把戏”规则? 韩非子叹曰:“齐国如此葬,布帛皆在衣,木木皆在棺。”墨子顿足斥曰:“今王公之葬与此不同,必是棺中第三棺(三棺之形,作者注)。大秦统一全国后更是捧:“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 《汉书贾山传》 载始皇陵云:“死葬乎骊山,吏徙数十万人,下彻三泉,合釆金石冶铜锢其内,漆凃其外,被以珠玉,施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为葬埋之奢至于此。” 上面描述的是陵墓上的建筑,有两层,分为祭祀和哀悼的场所,都用珠宝和黄金装饰。据北长安安智说,第一个皇帝葬在骊山,陵墓宏伟。虽然不小于1240英尺,但也有25英尺长,陵墓呈方形,东西长约1600英尺,南北长约1800英尺。在周元(作者注)的环绕下,当时的豪华建筑都是碎砖碎瓦,随处可见。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陵墓上的木质建筑群被焚毁,而陵墓内被项羽的三十万人,用了三十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这段记录源于 《水经注》 ,后来又被放火烧,“延九十日不能灭”,损失惨重!有先见之明的吕不韦在巜吕氏春秋》中暗示:“无不亡之国,无不掘之墓。”果然被这个非凡的政治商人不幸而言中,真是一语成谶! 二,质疑 《水经注》 根据秦始皇死后700年李道元所写的《北水镜注》,项羽派出30万大军,花了30天时间挖掘秦始皇陵,甚至把棺材上的铜片都拿了下来,偷走了。 《水经注》写出来已经700年了,误传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原因如下: 1.即使他派兵30万,皇陵的地下通道也不会轻易被发现,第一座皇陵的发掘也容纳不了多少人来操作。 2.陵墓附近的埋葬坑没有挖掘出来。2000年,在发现兵马俑后,秦始皇陵100名戏曲仆从的葬坑被发掘,出土了珍贵文物。见图: 令人惊讶的是,坑里不仅有泥人,还有一个重达212公斤的大型青铜鼎。见图: 项羽为什么不偷冢坑?显然,正确的国籍仍然是不合理的。 再比如陈寿的《三国演义》,我应该说是我自己的事。此外,陈寿也是蜀国的官员和姜维的助手,但他对邓艾到蜀国的路线说:“从尹平路到江油在无人区有700多英里。凿山道,筑桥亭,难。山高谷深。”就是这个“七百里”的数据给后人留下了悬念。这个问题我在一篇专题文章中有详细阐述。我的结论是,“艾紫音平京谷步道挂车,捆马入镣铐。”有必要造山造桥奇袭吗?即使是现在,在那里修山路也不是一个小工程。所以 《水经注》 的记载是不存在的。 三,皇陵地宫的宝物 两千多年来,秦始皇仍然被水银淹没,宠物空间充满了水银产生的有毒气体,抑制了细菌的生长,所有的宝物都保持如新。有哪些宝物? 1. 传国玉玺 就在先帝玉枕旁边。这是真品,传世的御玺是复制品。这是秦始皇和李史密斯保密的重要事件,因为秦始皇坚信自己也是另一个世界的皇帝,墓地周围的埋葬坑可以支持我的说法。 2 干将、莫邪一一挚情之剑 在这个悲惨的传说中,一把剑在秦始皇的身边,伴随着尹达的左右。 3.随侯珠 与和氏璧并称春秋两宝。传说是“http://www .搜狗.com”,有人认为是玻璃珠。从产地随州来说,萤石可以发光,但只能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 龙珠”, 这九丁在战国时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然会追根溯源到底,但会被当作国家第一cl
4,秦始皇陵被打开后,能解开或者发现什么真相?
秦始皇为何长眠骊山 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惨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秦始皇建陵于此,也造就了二世而亡的悲剧。骊山到底是福地是祸源?秦始皇又为何钟情于骊山,建陵于此呢?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风水之说看,骊山绝对是一块福荫之地。古人把墓地的选择看做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尤其是秦始皇这个企图传之于万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对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视。《水经注》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骊山之南的蓝田玉著称于世,现代地质队曾在骊山北麓开凿金矿。从视死如视生的传统观念分析,秦始皇死后还想把这里的金和玉占为己有。 秦始皇陵为何坐西朝东 外观这座巍峨的帝王之墓,其坐西朝东的奇特朝向,给我们展开了第一道谜题。为什么秦始皇陵要选择东西向的墓葬结构,甚至后世会将东西向的墓葬结构作为秦墓的一大辨识特征呢? 骊山陵的巨大封土堆屹立千年,埋藏了尘封的历史与无尽的宝藏。但是为什么秦始皇陵会坐西朝东,这确实是个历史谜题。 其实,让人不解的不仅是秦始皇陵墓的朝向。据考察,陕西境内已发掘的917座秦墓,绝大部分都是东西向。秦公陵园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东方。秦人葬式的这一特点,越是早期越为明显。是什么原因让秦人采取东向的葬式呢?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东西悬隔,路途遥远,其间又强敌林立,“叶落归根”的希望非常渺茫,因而采用朝向东方的葬式 秦始皇遗体是否依旧完好如初 倘若说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秦始皇死后躺在金棺之中,飘摇于地下银河之上,那么历经千年的风霜,这位始皇帝的遗体是否也能像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女尸”那般完好如初呢? 再从秦始皇自身的条件来说,众所周知,秦始皇热衷于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而古代的方士往往会在丹药之中加入大量的汞,这也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最终致死的原因。但他体内的这些汞元素却阴差阳错地充当了防腐剂的作用,使得他的遗体得以防腐而可能长久保存下来。 当然这种种的猜测只能止步于此,直至我们发掘秦始皇陵,揭开这位帝皇的棺椁之时,才能得到解答。 以上这些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我们对地宫的众多了解还只是止步于猜想和勘测,相信这一系列的谜团和疑云将会在未来揭开。 秦始皇里的“天文”和“地理”到底指的是什么?地宫之中究竟有几重宫门?秦始皇的棺椁是什么锻造而成,难道真的悬浮于地宫之中吗……像这样的众多谜团可能真的只有等待发掘秦始皇陵的那一天才能得到答案
5,秦始皇的真墓发现了吗?
是找到了,也用超声波探过了.但不敢开.肯定不是怕机关.现在,国家已经有明文规定.没有开挖的帝王墓,绝对不再允许开挖.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还保护不了这些挖出土的文物.前几天还在探索发现中看过一个节目.在河南的一个小地方,做房子挖了地下4米.挖到一个古墓.一个棺材的外面有四个棺裹.四个裹都是整块的楠木.裹于裹之间都有防腐的石灰和药材.密封非常好.打开了最后一层裹才看见了其中的棺材.棺材盖也是整块的木材.好不容易打开了棺材,看见一个熟睡着的美妇.穿的是清朝前期一品武将的服饰.人的皮肤和常人一样.最奇的是里面还有一盘鲜活的水果.宁在场的人目瞪口呆.有个好事的人把水果端了出来.可是,情景却似电影里一样.刚才还是鲜活的水果马上灰飞湮灭.再看棺材里的女尸.也慢慢的变成了一具干枯了的尸体.头发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当省里的专家赶到时.尸体已经被放在了医院里,泡在福尔马林中了.所有的人无不为之惋惜.我们的祖宗是人类最聪明的人,他们留下的宝贝.不能再毁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了.西安的兵马俑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可你们知道不知道它们在刚出土的时候,表面都是彩色的啊!你们听到了这些.肯定在觉得我们的祖宗伟大的同时,也觉得我们是个罪人吧?所以.国家下文到各地文物部门.所有勘探过的,和还没有发掘的帝王陵墓.绝对不能开掘!
6,秦始皇的墓发掘了吗?打开了吗?
还没有,因为文献上记载始皇陵内以水银填充作江河,水银是一种毒性物质,所以不敢贸然发掘。
但是始皇陵究竟有没有被盗,不为所知。
下面引用《古墓探秘》一书中对秦始皇陵的记录:
“虽然地宫尚未开启,但仅仅是陵园中发现的珍宝就足以震惊世人……在围绕秦始皇陵的种种谜团中,那尚未开启的地宫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如下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据说为了防止地宫秘密外传,修建秦始皇陵地宫的工匠最终都被封死在墓室中。所以到司马迁的时候,就只剩下零星的传说……‘穿三泉’指在地宫中流动的水源,或地宫整体潜于水下,使盗墓贼无法进入。‘下铜而致椁’则指在地宫中用铜铸造巨大的椁室乃至整个宫殿。最为神奇的是地宫中以宝石镶嵌星辰,用水银模拟江河湖海,并以机械提升使其不断循环流动,这样就在地宫中重建起了微缩的天下”。
这段来自《古墓探秘》的描写足以证明始皇墓中有水银,至今考古学家都不敢发掘始皇墓。
7,秦始皇真正的陵墓在哪是否挖到了呢?
秦始皇陵墓不可能被盗掘,因为水银(汞)是一种极容易挥发的物体,只要有人进入陵墓,里面汞的含量就不会很大,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书籍记载的秦陵被盗是没有发生过的事。第一个说秦陵被盗的是刘邦,他是谎话大师,项羽也没有必要盗掘秦陵,“关东贼”、“天下盗贼”都是同一伙人,他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盗掘。至于像刘向说的,李白、白居易的诗,都不会像今人那么严谨,所以他们所说也不可信,至于牧羊人毁陵说,那更不可信,因为牧童从哪里进入秦始皇陵的?不可能是自然塌陷(因为秦陵绝对绝对坚固),也不可能是盗掘后留下的洞,所以我认为秦始皇陵没有被盗掘。
8,秦始皇陵墓现在有没有被打开?
秦始皇陵自从被发现之后还没有被打开过。 多年来,在是否发掘秦始皇陵问题上争论不断,同意发掘的人列举出诸多好处,但具体主张却陷入了认识的误区。 首先,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 其二,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考古任务,每项考古科研成果都将增加对秦始皇陵的认知程度。 其三,秦始皇帝陵的保护与发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考古科学大工程,在对局部或外围尚且认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对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就考古而言,任何一种对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文物某种程度的破坏或损害。所以,进行的大多是抢救性发掘,比如因施工、被盗等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使文物遭到破坏,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护文物。 因为文物在地下埋藏数百年、数千年,其内部已经形成了平衡状态。一旦挖掘,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就会造成对文物损害。不仅不能主动发掘帝王陵,即使别的地下遗存,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勘探、可以试掘,但除非必须,一般也不会主动发掘的。特别是对陵墓最关键的部位,比如墓室,迄今的考古收获,还不足以解释墓室的情景,它的基本形式、结构、布局,连基本的解释都无法形成体系。在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挖掘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扩展资料: 1、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2、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秦始皇陵 人民网_现在绝不要对地宫动“念头”
9,秦始皇的墓到底埋在哪里?
秦始皇的墓埋在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区。 秦始皇的墓葬在现在的距离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边。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9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围呈回字型,筑有内、外两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基址。 秦陵的选址还有风水的传说,骊山以它特有的温泉和风景而闻名于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与爱妾褒姒曾在这里演出了一场兴起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悲剧,从而葬送了西周王朝。 相传秦始皇生前在骊山与神女相遇,游览当中欲戏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长了一身的烂疮。 虽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隐隐约约可以看出秦始皇与骊山似乎有些缘份。他的墓地也选在骊山之旁。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陵园。 扩展资料: 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主要分布在封土北侧和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封土北侧的地面建筑群目前已探明的有三处,其中靠近封土的一处建筑规模较大,形制讲究,似为陵园祭祀的寝殿。 寝殿之北还有两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亦为寝殿。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个地面建筑群。依据目前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来看似为宫建筑。 宫建筑遗址的南北侧、西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这个区域似乎也是一个的建筑群。封土东侧先后发现了两处陪葬坑和一处陪葬墓。 这些陪葬坑与陪葬墓都分布在外城垣以东。外城垣400米,西距外城垣1225米处就是著名的三个兵马俑陪葬坑。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主要陪葬坑有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 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奋和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陵
10,秦始皇的古墓在哪里
秦人三大陵园在陕西,秦始皇第一祖陵惊现礼县
秦始皇“祖籍”甘肃
据新华社兰州9月2日电甘肃省有关文物考古专家近日向记者披露,经过8年多时间的发掘和研究论证,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礼县也被认定是中国古代重要史书《史记》所记载的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至此,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的两大千古谜团终于大白于世。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王朝的第一人。因此,秦族、秦文化的发展史也成为海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1974年,陕西兵马俑及秦始皇陵被发现后,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轰动。众多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指出秦人应有四大陵园区,并努力寻找它们的所在地。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园中的二、三、四陵园,即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始皇陵园都在陕西先后被发现。但秦人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在哪里,却始终无从得知。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的祖先最初居住在“西犬丘”,后因牧马有功被封地授侯,成为周的附庸,得以建立秦国。所以,“西犬丘”实际上是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和根基所在,查明“西犬丘”的地理位置对研究秦史意义极为重大。
1993年,由于盗墓者的乱挖乱盗,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上的古墓被意外发现,一些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甘肃省文物考古所随即在大堡子山进行了为时8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发现,大堡子山的陵墓座西向东,墓主头西脚东,与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完全一样,而长达100多米的中字形墓葬也显示出秦人好建巨陵大墓的特点;这些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玉器,有的青铜器上明确铸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簋”等铭文;从地理位置看,大堡子山“两河夹一山”的独特地势也完全符合先秦皇家陵园“风水”取向。因此,一些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初步认定,大堡子山古墓就是被历史尘封 2000多年的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
1998年,位于大堡子山秦公墓东南方约三公里处的圆顶山上又发现了秦贵族夫妇的合葬墓。专家认为,这座墓不但为大堡子山古墓是秦公墓提供了有力佐证,其类似的墓葬形制和地理特征也说明,礼县一带就是秦“西犬丘”所在地。
甘肃东南部的礼县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历史上一直是早期人类活动、发展的重要区域。由于秦人四大陵园中的三大陵园都是在陕西发现的,此次秦人第一陵园在甘肃礼县被发现,引起了学术界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从1994年起,众多考古专家经过分析考证,纷纷得出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的结论。据甘肃省博物馆历史考古部主任祝中熹介绍,目前考古学和历史学专家已一致确认:大堡子山古墓就是秦公墓,其墓主可能是庄公、襄公或文公,秦第一陵园在礼县大堡子山,秦“西犬丘”在礼县,甘肃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
专家们指出,秦第一陵园和“西犬丘”两大千古谜团的解开,填补了先秦文化研究空白,使秦人由西垂到雍城再而咸阳的发祥、发展壮大、统一全国的历史渊源流变得到系统可靠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