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大全网

当前位置: 生活知识 > 热点跟踪 >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时间:2021-12-09 16:26人气:来源: 未知
关注
确定取消

近年来,真人密室逃脱游戏流行起来。消费者可选择游戏主题,在密闭黑暗的房间中寻找线索闯关,直至解密通关。可有人虽逃脱了“密室”,但其带来的恐惧感,却挥之不去。

近日,南宁市民王女士12岁的儿子,和同学一起到商场去玩密室逃脱游戏时,被恐怖的游戏情节惊吓到需要住院治疗。尽管目前王女士的儿子已经出院,但由此引发的对密室逃脱游戏安全性的讨论,却仍在继续。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学生家长 郑女士:太恐怖的话我觉得不太合适,可能小朋友心里面也承受不了。

学生家长 梁先生:至少评估一下恐怖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才能放心让他单独去玩 。

密室逃脱受学生欢迎

年龄限制因店而异

记者调查发现,机械、机械+NPC和沉浸式剧场这三类密室逃脱游戏,基本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主流。机械类密室逃脱游戏以解密推理为主,主要是破解机关;机械+NPC(非玩家控制角色) 密室逃脱游戏,加入了真人演员模式;沉浸式剧场类密室逃脱游戏中,玩家成为整个游戏剧本的角色之一,和NPC(非玩家控制角色)演员一起推动剧情的走向。目前,密室逃脱游戏基本以剧情、恐怖、烧脑、刺激为卖点,参与游戏的价格从数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某密室逃脱游戏工作人员表示,此类游戏对玩家年龄没有明确规定,具体限制因店而异。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眼下正值暑假,不少未成年人来到南宁国贸大厦,准备和同学一起体验、闯关。

学生 ? 小黎

当时就是不敢进去,最后有被吓到。

记者走访:店内均未悬挂营业执照

资质难辨别

记者采访发现,大家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游戏是否刺激、好玩上,但是对于场所是否具有相关资质、设施是否安全,并没有过多考虑。记者走访了南宁国贸、钻石广场、金外滩商务大厦等多个场所的密室逃脱门店,发现所有店内均未悬挂营业执照。

非正常拍摄

记者:你们这个有营业执照吗?

“密室逃脱”门店工作人员:有啊,怎么了?

记者:那你怎么不挂起来??

“密室逃脱”工作人员我们那个在老板那儿,没挂起来,怎么了?美团上有,你可以上美团上去看。

记者:是每个分店都有,是吗?

“密室逃脱”工作人员对啊,每一个店一个。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但记者通过搜索店家说的软件,并未发现有门店营业执照相关信息,无法确认其是否具备开店资质。记者通过咨询,又随机加了多家密室逃脱门店工作人员的微信,他们均表示门店合规,但未悬挂营业执照的具体原因,他们也说不上来。

探访密室 ?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另外,密室设置在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如果出现火灾等险情,游戏玩家又该“往哪儿”逃呢?记者决定一探究竟。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密室逃脱门店,并选择了一项难度适中,惊悚系数较低的机械类游戏进行闯关,发现房间里十分黑暗,没有见到明显喷淋、烟雾报警器等消防设施,也没有明确的安全逃生指示标志。房间内主要通过道具、机关达到刺激、烧脑的效果。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记者进入密室之后,发现房间一片漆黑,只有一盏亮光微弱的手提灯。在做任务时,会有演员身着特殊服装,配合恐怖效果,不时对玩家进行惊吓。慌乱中,也会有意外发生。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由于真人扮演版情节恐怖指数较高,记者一行四人,有同伴因难以承受恐慌,中途退出,其余的人在经历了近两个小时的闯关后完成游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也曾出现过玩家在恐怖主题密室逃脱游戏中因受惊吓而受伤、晕倒的情况。那么,为什么大家明明害怕,却又要尝试这类游戏呢?

心理咨询师李祖枢表示,青少年有一个好奇和猎奇的心理,甚至还会有冲动,看见某一个东西就动手,就是被这样的心理驱动,参与这种行为,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功能的体现。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心理专家认为,特别是未成年人,应谨慎参与恐怖类游戏,避免在游戏过程中遭受惊吓而产生心理阴影或创伤。如果发生惊吓过度的情况,要及时去专业的心理机构做心理测评。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心理咨询师李祖枢建议,要看看孩子受伤或者恐伤的程度到底有多少,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干预和辅导,甚至矫正。

另外,店家是否具备开店的资质,也是玩家应该关注的重点。律师表示,按照相关规定,经营真人密室逃脱游戏的公司,除了要办理餐饮娱乐业的营业许可证外,还要在公安、消防备案。此外,装修、布置必须参照消防要求,完成后必须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

志愿律师唐忠玉对此表示,如果店家不悬挂,或者不在显著的位置标示上述证件,可以认为店家有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密室逃脱游戏的经营者还会和玩家签订免责协议,写明若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因为过度惊吓、恐慌等造成的推搡、拥挤、摔倒等现象而造成损伤的,经营者不予负责。但要是出现问题,免责协议真的能免责吗?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因任何的承诺或者协议进行免除。

爆火的“密室逃脱”太吓人  12岁男孩被吓到住院……

唐忠玉律师表示,当消费者签署相应的免责协议之后,也不能免除商家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由于经营者的过错或者说不当的行为,产生的人身损害;如果消费者在这过程中,确实有相对的人身损害,可以向经营者进行索赔,或者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尽管真人密室逃脱游戏存在安全隐患,但仍有不少玩家愿意尝试。因此,玩家在体验游戏时,一定要认准有资质的门店,并选择在心理承受范围内的游戏主题。密室逃脱经营者也应该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密室逃脱行业各主管部门也应明确分工和责任,防患于未然,毕竟,“安全无恙”地逃脱密室才是最终目的。

现在正是暑假期间,密室逃脱游戏成为许多孩子的娱乐方式之一,刺激有余,但安全性方面却稍显不足。我们也希望家长们能够对密室逃脱游戏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和思考,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暑假。

记者/鄢文婧 蒋正伦 唐嘉 王钰琪 (实习) 李开 (实习)

编辑/法治君?责编/匡伟 明珠? ?审阅/韩娇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