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知识大全网

当前位置: 生活知识 > 热点跟踪 >

世界各国见面礼仪:“武汉式打招呼”全球走红后,各国见面礼节都

时间:2021-11-25 22:31人气:来源: 未知

原标题:“武汉式打招呼”全球走红后,各国见面礼节都带跑偏了…

新冠状病毒的大流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相互交往的方式,因为身体接触会传播病毒,结果以肢体接触表示问候的文化也成了受害者。但是,世界各地的人们为适应这种新状况的方式显示,我们人类并没有因此失去见面说“你好”这样的冲动。

见面问候看似简单不过,但其实含有深意,言语和非言语的问候可以帮助我们界定与他人互动的界限。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教授亚历山德罗·杜兰蒂(Alessandro Duranti)说,

“与人打招呼致意有点像海绵吸水,我们用问候吸收了所有这些不同的信息。问候打招呼不仅仅是人之间小小的互动,也是回应一个更广大背景之中正在发生的某个事件。”

杜兰蒂这一说法,显然指的是全球爆发的新冠病毒大流行~

从古老的印度双手合十礼,到美国政客新推出的碰肘问候,人们因新冠病毒的大爆发而改变的问候致意方式,也可反映出各自文化的内涵。

为了认识更多不同地区的见面礼文化,BBC采访了七个国家的当地人,了解这些国家传统问候礼的文化意义,以及新冠肺炎的大流行如何改变了这些传统。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

要说新冠引发的打招呼新方式,中国的“武汉式打招呼”绝对是“始作俑者”~

今年3月,一组用鞋底互相触碰的“打招呼”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后,开始在世界流行!

“武汉式打招呼”首次出现后,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 Novak)和坦桑尼亚总统约翰?马古夫里(John Magufuli)等知名政治人物都曾公开表演过,“武汉式打招呼”是否会成为世界上的新式见面招呼礼节!

然而,很多国外学者竟为此做起了研究:

他们认为,“武汉式打招呼”似乎不太可能取代更典型的中国式问候,比如现代的握手礼,或已有3000年历史、在中国新年、婚礼或其他庆祝活动中仍在使用的拱手和鞠躬。

外国学者们,你们也太严肃认真啦。佛罗里达大学的文化人类学家施传刚说,武汉式打招呼只是因维持社交距离后的一种轻松搞笑的握手模仿版本。

“人们(用武汉式打招呼)是为了表明,即使在这样一个困难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这样一种可笑的方式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大家只是想玩乐开心,所以发明了这种模仿版本。”

新西兰

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11日宣布新冠状病毒为全球大流行传染病的一周前,新西兰全国的土著毛利人团体已指示毛利人在全国各地避免用传统的碰鼻礼(hongi)打招呼,即两个人见面问候将鼻子和额头贴在一起。

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很快向全国传达了这一信息,敦促所有新西兰人都“停止握手、拥抱和碰鼻”。

见面碰鼻在新西兰毛利人文化中有很深的意义,而且也为许多其他新西兰人和外国来访者所采用。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土著文化研究教授朗格?马塔姆阿(Rangi Matamua)说,随后许多毛利人开始随意地扬起下巴和眉毛来表示打招呼。

这类点头式的招呼在新冠肺炎爆发前已经很常见,不一定是毛利人独有的,而在这短期内已经取代了碰鼻礼。

碰鼻礼在新西兰毛利人文化中有深远的意义。毛利人的创世神话说,森林之神谭用鼻子将生命的气息传给了人类第一个女人~

马塔姆阿说,尽管源于神话,拒绝碰鼻的指示受到的阻力极小。这可能是因为毛利人在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期间也遵循了类似的指示。众所周知,当年西班牙大流感给新西兰留下了致命的印记,悲剧性地突显了毛利人这个关于生命起源的信仰。

马塔姆阿引用了一句毛利人的谚语说,“‘世间万物人为贵’,所以,如果习俗和传统不适用或会伤害人,我们就去改变它。”

法国

在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间,法国人也不鼓励贴面礼,即朋友见面亲吻对方脸颊的做法,法文中称为“Bises”(贴面礼),但在这一次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法国停止亲吻脸颊比新西兰毛利人停止碰鼻所需时间要长。

在法国政府实施居家隔离令前不到一周,66%的法国受访者表示他们仍在行贴面礼。到 3月底 ,法国人行贴面礼的数字已经下降到 6% ,此时法国人用一个口头版本来代替实际亲颊,即隔着距离互相招呼说“Bises!”,或者更多人熟悉的“Bisous!”。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时,许多法国人起初还不情愿放弃著名的法式见面礼,即见面时相互亲对方左右面颊。

改用口头亲颊是有文化先例的,因为在流感高峰季节,传染了感冒的人有时只会口头打招呼,向对方说“Bises”。

不过,法国波尔多大学人类学教授克劳丁?高蒂耶(Claudine Gauthier)说,法国全国范围内的改变还是很困难,尤其是对法国女性而言。 法国男子通常更喜欢以握手来打招呼,而女性一般是用这种双颊亲吻来问候每个人,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放弃。

高蒂耶认为,法国人普遍不愿放弃亲颊礼,是因为这种问候方式对法国文化身份日显重要。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亲吻面颊还是一种显示亲密关系的问候礼节,只在亲人和孩童之间才会这样做。

亲吻面颊问候现在法国的普遍流行,象征着法国文化的信息化发展和社会对异性之间互动的限制变得宽松。

高蒂耶说,在宣布社交距离之前拒绝亲吻面颊会被人认为是对人冷漠,因此新冠状病毒大流行之后这种只用言语招呼说bises的形式会否持续下去,将取决于这种符合公共卫生观念的问候方式是否能强大到可阻止人们恢复贴面亲吻的传统。

坦桑尼亚

位于坦桑尼亚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来自莫西默比健康与联合科学大学社会人类学家亚历山大?姆维嘉格(Alexander Mwijage)说,

坦桑尼亚文化具有一种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植根于社会成员相互依存的制度,以及每个社会成员对自身在这个讲究尊卑长幼社会中之位置的认知。

许多坦桑尼亚人放弃了握手、拥抱,向长辈鞠躬,长辈则以抚摸后辈头部还礼这类传统问候方式,以碰脚来代替。

肢体动作的问候方式,比如后辈向长辈鞠躬,长辈则以抚摸后辈的头作为回礼,与坦桑尼亚讲究尊卑长幼的观念有关。据姆维嘉格介绍 ,同辈之间,长时间的握手、拥抱和亲吻脸颊也很常见。

他说,中国武汉那样的用脚打招呼,以及隔着距离向任何年龄的人随随便便的鞠躬,成为了新的问候方式。因为这两种打招呼方式都是有意在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空间,但姆维嘉格担心:这最终会损及坦桑尼亚人的公共人际关系。

“新冠肺炎造成了一种疏远的人际关系……侵蚀了人们尊重和关心他人的表达。腿是用来走路的,不是用来打招呼的,不足以表示爱、关怀和尊重呀。 ”

根据姆维嘉格的研究,在坦桑尼亚,使用口罩还会削弱当地人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比如扭曲嘴唇是用来表达同意和其他情绪的常用方式。他预测,随着社交距离的继续维持,握手和鞠躬将很快被更多创新的问候方式所取代。

土耳其

土耳其的问候礼节反映了该国的伊斯兰传统、好客的文化和老年人的社会角色。

打招呼时,年轻人会紧握长辈的手亲吻,然后捧着长辈的手碰触自己的额头,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至于同事、朋友,甚至新认识的人,亲吻双颊是标准的问候模式。 土耳其流行文化专家、记者凯南·夏普说

“亲吻脸颊要对称,要亲两下,这才是完整的。亲脸颊这里总是偶数哦。有一种感觉好像是,如果你不亲另一边,就像做少了什么。

新冠病毒大爆发后,许多土耳其人恢复了几百年历史的问候旧礼"eyvallah",即用一只手放在心口上,身子并微微前倾。

对土耳其人来说,问候不仅是表示欢迎对方,也是表示对方很重要。在新冠病毒全球大爆发之后,土耳其人民求助于伊斯兰历史,寻求一种能维护这种价值的流行问候方式。

在土耳其,eyvallah是一种有几百年历史不需肢体接触的问候礼节,问候时双方将右手放在自己左胸上,并微微前倾致意。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人可能就用这种方式打招呼。这个动作表示对方在你心中,既表达了尊敬,也传达了亲密之意。

eyvallah这个词的词根是阿拉伯语,意思是“我们把一切托付给真主”。在穆斯林世界,这个问候姿势有不同的版本。

在比较保守的土耳其社区,eyvallah是异性之间常见的问候方式。由于热播的的土耳其电视剧《复活:埃尔图鲁尔》出现这种问候礼,遂使得以手捂胸的招呼方式为更多人所使用。土耳其这个历史电视剧是关于十三世纪乌古斯突厥人领袖埃尔图鲁尔(Ertu?rul)的传奇故事,其子即是奥斯曼帝国创建者奥斯曼一世。

有趣的事,当代土耳其领袖也采用这个见面礼。3月9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总统用手捂胸来欢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联酋当地作家兼出版人娜塔莎·阿玛尔说,自从当地卫生部禁止肢体接触打招呼后,许多阿联酋人开始用挥手或把手放在胸口的方式来取代拥抱和亲吻鼻子的传统问候礼。碰触鼻子和同时还握手是贝都因人传统的打招呼方式。

如同新西兰毛利人的碰鼻礼,在疫情大流行,人们必须保持社交距离之时,阿联酋人见面时握手、拥抱,以及传统的碰触鼻子兼握手的见面礼都暂时停止。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以手放在胸前在阿联酋异性之间已经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但同性之间用这种非接触式问候对方在阿联酋文化中则比较反常,不过阿联酋人正在努力接受。阿联酋女性之间打招呼通常会亲吻脸颊,而男性则会亲吻鼻子。

阿马尔说,“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社交距离)或许会让我们意识到,能够作为一个社区的一员,而且彼此拥有那样的亲密感是一种多么珍贵的礼物。”

阿富汗

阿富汗众多民族的共同点是强调尊重和荣誉,以及对真主和国家的强烈热爱。传统的阿富汗问候致意方式,如握手、拥抱和亲吻,均表达了这些价值观,并传达出这个国家热情、高度关怀的文化传统。在阿富汗一些省份,一次见面问候甚至可以互相亲吻八次。

如此亲密:在阿富汗一些省份,一次见面问候互相亲吻可以多到八次

阿富汗人日常谈话聊天喜欢靠得很近,近到要能闻到对方的气味。根据罗马尼亚教授科斯明·伊万丘和维亚纳·波比卡的说法,阿富汗人认为,能闻到对方的气味表明大家谈得亲密无间,所以如果你怕别人闻到你而朝后退一步,别人就会觉得你很无礼。

但喀布尔居民萨博尔?阿里米(Saber Alimi)说,因疫情要保持社交距离,阿富汗人已经改为用右手向人敬礼或挥手来致意,而这以前是用来向远处的人打招呼的。

阿里米说,阿富汗人用拥抱和亲吻来“表达他们的爱”。

不过看了一圈下来,还是觉得我大天朝的见面里方式最霸气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