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明朗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第218号《关于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应重新定位绍兴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言献策。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习近平同志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想不断发展升华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您在提案中对我市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定位解析、横向对比、比较优势等方面做了详尽分析和精准把脉,提出的战略定位高屋建瓴、建议路径环环相扣,对我市“融杭联甬接沪”战略走深走实具有指导意义。绍兴应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基础和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工作基础
2018年10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之一,正如提案中所说,近年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以“融杭联甬接沪”为先手棋,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杭绍甬一体化建设。经积极争取,“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2020年省级层面出台《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提出突出“杭绍同城”“甬绍联动”的战略导向,建设全国现代化都市连绵带、长三角金南翼核心主轴、浙江省域一体化示范区;2021年,省“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纲要》提出“杭绍甬同城化”“支持绍兴融杭联甬”等要求。由杭州市牵头编制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以及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都已将“建设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等内容列入。在全市域全方位推进杭绍同城、甬绍联动、接轨上海的过程中,需要绍兴自身的城市能级品质提升作基础,还需绍兴和上海、杭州、宁波等长三角重要城市的共同努力和省级、长三角层面大力支持,近期我市已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一是城市能级不断提高。近日揭晓的“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绍兴正式重回全国三十强(自2017年起至今,我市城市综合实力从第38位跃升至第29位)。2020年11月发布的全国首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图《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指出,绍兴位列全国261个地级市中的第五位。二是重点区块不断突破。在我市积极推动下,在杭州市委主要领导大力支持下,杭绍两市已共同组建杭绍同城发展工作专班。我市会同杭州市、宁波市共同编制形成了杭绍、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经验,重点推进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该平台已列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省开发区(园区)目录。同时,积极谋划建设“杭绍一体化萧诸绿色发展先行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甬绍合作先行区”等联动区块。三是全面实施亚运行动。2022年杭州亚运会是我市提升城市品质能级的重大机遇,我们在同类城市中率先印发实施亚运城市行动计划,聚焦与杭州同城、同标、同创、同频,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建设亚运城市,今年将实施127项具体任务、75个标志性项目,涵盖健康活力城市、杭绍同城合作、基础设施提升、文化名城展示、数字智慧赋能、文明绿色共建等方面。
二、关于提案中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关情况
我市已基本形成“融杭联甬接沪”战略布局,全市域全方位推进杭绍同城、甬绍联动、接轨上海,坚持对标一线城市标准,主动对接、主动配套、主动服务。对提案中提到的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文旅生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互认共建共享共保有关情况如下:
(一)加快构建互联网络,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近年来,我市聚焦“杭绍30分钟、甬绍30分钟、沪绍60分钟交通圈”目标,积极推动融杭联甬接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建设。一是铁路和轨道交通方面。杭绍台铁路已全线贯通将于年底开通运营,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已连通杭甬,杭绍城际铁路(轨道交通1号线柯桥段)将于2021年6月通车运营并与杭州地铁5号线无缝对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加快建设,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获立项批复。我市正在积极谋划争取沪绍金跨江铁路、环杭州湾南岸货运铁路、绍兴至诸暨市域铁路、杭诸城际等重大项目。关于您提出的杭州西至绍兴南的高速铁路(杭州西、萧山南、三江汇、诸暨北、兰亭、绍兴南、东关)线路与市域铁路S2线和杭诸城际不谋而合,目前后两个项目均处于前期规划研究中;关于您提出的台州和金华过绍兴直穿钱塘江北上的两条高铁,即与嘉绍大桥和钱塘江通道平行的高铁线路,相关通道国家层面尚未明确,目前我市正积极争取中。二是高速和城际快速路方面。杭绍台高速已基本建成,杭绍甬智慧高速、杭州中环绍兴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将在杭州亚运会前基本建成,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一批柯桥诸暨融杭快速路和联甬快速路,打通同城关键节点“毛细血管”。三是城际公交方面。已与杭州就杭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和票价“一票制”达成一致,开通柯桥至萧山公交专线,杭绍城际公交已达7条。四是水运和机场方面。根据全省域建设海洋强省要求,我市正积极谋划海洋经济发展突破点和增长点,谋划实施绍兴新港等重大项目,着力提升海河联运枢纽功能,强化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深度对接。同时,谋划上虞、诸暨等通用机场建设。
(二)加快打造创新平台,共建“创新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集聚的区域之一。今年,通过我市积极努力,绍兴科创大走廊已列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上升为省级和长三角高能级科创平台。一是共建研究院。积极融入G60、杭州城西、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重点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布一批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需求,共建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浙江大学生命健康研究院等研究院,引入国内首家集成电路科学工程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校区。下一步将积极承接沪杭甬优质创新资源外溢、产业转移、服务覆盖和高校拓展,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二是探索产业飞地。推进建设杭州“诸暨岛”等一批“飞地型”研发基地,正在谋划上海张江科学城、临港松江科技城、杭州滨江区、未来科技城等核心区块设立飞地离地。三是集聚创新人才。积极承接长三角重点产业人才项目资源,加快柔性引进院士专家智力,已启动建设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复制共认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共认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等5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人才制度创新成果基础上,推动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建立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和互认体系。
(三)加快城市软实力提升,共建“诗画长三角”
文化资源和生态本底是绍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优势。一是全面实施亚运行动。2022年杭州亚运会是我市提升城市品质能级的重大机遇,我们学习借鉴佛山利用广州亚运会契机加快与广州同城发展经验,全面实施亚运行动,在同类城市中率先印发实施亚运城市行动计划,聚焦与杭州同城、同标、同创、同频,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全面建设亚运城市,今年将实施127项具体任务、75个标志性项目,涵盖健康活力城市、杭绍同城合作、基础设施提升、文化名城展示、数字智慧赋能、文明绿色共建等方面。二是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联动长三角城市传承创新江南文化,与杭甬共建浙东运河和唐诗之路文化带,谋划与杭州共同举办2021南宋文化节,对接杭州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深化与杭州等地知名旅行社合作,加强城市旅游推介。三是构筑优质环境共同体。实施长三角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制度,开展浦阳江、杭甬运河等“流域共治”,促进上下游、左右岸机制联动、资源共享,目前正联动杭甬启动生态海岸带建设,推广“无废城市”试点等改革经验。
三、其他重点考虑
下一步,我们也将继续对标一流,学习广佛同城、苏锡常一体化等经验,借鉴嘉兴接轨上海科创中心等做法,借鉴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示范区空间规划一张图、人才跨域互认、公共服务跨域共享等举措,把标杆立得更高、融入的步子迈得更大,真正推动我市形成“一线城市”标准。除提案中提到的对策建议外,还将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共建“数字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将引领新一轮数字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治理提升和数字规则革新。一是围绕国家长三角规划《纲要》提出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目标要求,深化与沪杭甬产业链协同,聚力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中芯、长电、豪威、显鋆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启动建设集成电路等重点实验室,全市集成电路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标志性项目引进、领军型企业培育、体制机制改革,在长三角战略布局、全省产业布局、重大项目招引、国家资本支持等方面继续抢占先机。二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以“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建成5G基站8000多个,正在建设印染脑、化工脑、轴承脑、袜业脑等“产业大脑”,打造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群体。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由3.4%提高到10%以上。三是以数字化改革牵引,拓展物联、数联、智联等数字应用场景,深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二)加快要素有效引导,共建“开放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要素流动最活跃、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区域之一,我市将继续优化开放、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来吸引企业、人才、项目落地。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要素资源,加快融入义甬舟大通道的步伐,依托已获批的中国(绍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综合保税区、中国轻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三大国家级开放平台进一步扩大开放,申报创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积极参与进博会。二是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兑现已制订出台的“1+9”政策,聚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三是重点优化人才政策体系。2020年10月最新修订形成含金量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绍兴人才新政3.0“升级版”,配套88项实施细则,对入选国家和省级引才计划的人才,给予高比例配套奖励、创投基金资助、创业扶持,提升长三角地区人才政策比较优势,承接长三角优质人才资源。
(三)加快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幸福长三角”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为导向,积极共享长三角高端公共服务。一是教育方面。实施基础教育同推共享计划,虹桥国际学校等教育合作项目启动建设,启用浙江树人大学杨汛桥校区二期校园、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绍兴校区等项目落户滨海新区。二是医疗健康方面。实现长三角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绍兴院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柯桥院区、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等一批医疗合作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三是“一网通办”方面。联动宁波等地推出三大类33项户籍业务“圈内通办”,47个“一网通办”事项实现长三角通办,10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杭绍甬通办,今后将实现政务服务跨省远程办、全域就近办。
您的建议是对我们工作的巨大支持和推动。我市将在今后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中,将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纳入到年度工作清单和远景规划中去,建立部门责任落实机制、季度跟踪推进机制、年度评价机制、动态完善调整机制,做深做实我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
以上是对您所提建议的答复,衷心感谢您对长三角一体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努力,也恳请您继续对市政府工作关心支持、建言献策!
联系人:市发改委规划与地区处 赵音甸
联系电话:0575-85202274;传真:85132691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4日
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绍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
施明朗代表:
您在市八届人大六次...
(200)人阅读时间:2021-11-29神维分公司员工工资:联通员工收入水平,分析到位,评
今天刚好周末,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联通员工的真实收入到底是多少!
神木市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神木至盘塘公路改
9月25日,神木至盘塘公路改扩建工程在神木县谢家堡乡石窑村奠基开工。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发布开工令,陕西交通...(200)人阅读时间:2021-11-29神州斛珠夫人:古装盛宴已经开启【斛珠夫人】能否捕获
年轻时候出道的艺人,杨幂. 她的演艺生涯一直受网友注重。2006年她在金庸武侠剧《...
(200)人阅读时间:2021-11-29神堂沟龙泉寺:太原618路公交车延线,去神堂沟泡温泉
从12月7日起,位于太原西山脚下的神堂沟,开通了首条骨干公交线路,比过去的支线公...
(200)人阅读时间:2021-11-29